柱狀病也算是魚類的常見疾病,屬於一種細菌感染的疾病,發病後致死率非常的高,必需多加注意的疾病,若發現情況不對,第一步可以先進行隔離避免疫情擴大。
1. 柱狀病的症狀
比較麻煩的是柱狀病並沒有很一致性的病徵,如果有見到以下幾種症狀就要仔細觀察魚隻是否生病了。
縮鰭
可以明顯看到尾鰭、背鰭、胸鰭等伸展不開,此時會導致魚隻泳姿搖頭晃腦或者變得不太愛動、沉底等行為出現。

白口症、爛嘴
細菌感染到嘴部時會出現的症狀,這時如果又讓病魚去啄咬其牠魚隻則會造成病情的蔓延。
凸眼症
最造成凸眼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到內部器官,引起內部體液堆積的情形發生。
身體肌肉組織潰爛或是爛鰓、爛尾等症狀
2. 柱狀病治療方式
一般魚病的治療方式第一步都是先提高水溫,但這個做法對於柱狀病卻是個要命的行為,因為一般導致柱狀病的細菌理想繁殖溫度在28~30度左右。
常見的治療方式都是使用抗生素等藥劑進行治療,且需騰出空間進行隔離下藥觀察等繁瑣的步驟。但現在細菌其實已經都有很強的抗藥性了,有時候下藥也不一定能看到效果,若非養殖高單價魚種,通常是不建議針對柱狀病進行救治。
筆者的魚缸也曾經受到柱狀病的侵襲,當時的解決辦法是立刻將受到感染的魚隻隔離,原缸進行一段時間的大量換水(約換水二分之一,水需先進行曝氣),降低原缸中的細菌量,並且將髒污的白棉立刻換新,生化棉等培菌設備則用曝氣過的水略加清洗一下。以上動作多進行幾次後大致上就可以把原缸中的細菌大量降低,此時只要確保魚隻健康狀況良好即可高枕無憂了。
至於隔離出來的魚隻則全滅,就算隔離出來後進行下鹽、固定換水等都難以救治,約三到五天後就會魂歸西天了,因此才會說柱狀病致死率高吧!
3. 柱狀病預防方式
- 避免高密度的養殖。
2.從外部引進魚隻前要進行隔離檢疫。
3.在水族館等場所購買前,先注意其祂魚隻是否有前述典型的柱狀病病癥,若有則整間水族館的活物皆不要購買,避免引入柱狀病菌。
有養孔雀魚就不要錯過這些精采好文:
若你是養魚新手,可以繼續看這些好文:
圖片擷取自網路:
http://www.cichlid-forum.com/phpBB/viewtopic.php?t=214453
http://bettacare101.com/bacterialdisease/
http://www.fnzas.org.nz/fishroom/viewtopic.php?f=4&t=47774
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 我的魚疑似得柱狀病 前前後後有數週了,已有一兩週沒有魚死亡,所以進了新魚,新魚一天又出現柱狀病病症:白口症,魚鰭白、破損。請問該如何完全治癒?
不曉得你主要是養什麼樣的魚呢?
像在文章內說的,如果非高單價的魚種,只能立即將病魚隔離且大量換水。柱狀病通常只能依靠下藥來做治療及控制,但效果並不顯著。
另外確認自家魚缸病況穩定控制後,若要進新魚可能要先在檢疫缸進行檢查確認,因為有時候可能病菌是從外部移入的,購買新魚隻時要注意店家水色是否正常,若有下藥或者病死魚的話建議先不要購買。